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车展于2020年9月26日拉开帷幕。 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团队(以下简称“天大汽车”)特前来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现场对近期国内汽车行业“最重量级”展览进行报道。 
这次展览,最大的特征就是“特殊”。首先是时间特殊。由于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会展时间由春华推延至秋实。同样是疫情影响,国内外汽车市场的前路也变得扑朔迷离,经历了波诡云谲的上半年蹒跚前行,车企和配套行业对未来市场行情的态度可谓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从今年以来汇率、大宗商品价格以及政治角力的因素就如同一颗炸弹悬在工业产业的头顶,让企业每一步决策都显得尤为慎重。 
视线回归国内,经历了7、8月新车销量的“二连涨”,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车企能否找回失去的时间将是行业极具关注度问题。徐徐释放的消费热情或许也在预示着国内生产、消费市场的趋稳向好迹象。从这一角度看,“金九银十”的车展更像是为企业、消费者开出的一方“定心丸”。 
然后是展品特殊。过去的车展多是围绕新品、概念车进行,然而在今年的展台上,数字化技术理念、智能化交通蓝图、数字化汽车配套产业成为了新的亮点。通过“天大汽车”采访交流,企业方人员表示:数字化交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处于技术爆发和产品大规模迭代周期,5G通讯将是汽车网联之路的里程碑,传感器和数字交互技术的意义尤为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多数数字化高新技术企业表示其生产经营计划并为受到实质性影响。 
从展示车辆规模看,本次车展呈现“收缩”的态势,展出车辆785台(2018年展出车辆超过千台),其中概念车36台,大约是2018年车展的50%。那么是谁在进场?谁在坚守?谁在逃离?国内市场经历了两年的新车销量“阶段性”下挫,以及上半年的“疫情寒冬”不少车企Bad News频传,力帆、众泰、拜腾、博郡......一些车企出现了经营举步维艰的情形,这也是市场分层大浪淘沙的必然结果,越是逆境越是对企业硬实力的集中考验,那些百年车企,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没有一个是未经风雨顺风顺水的。 

新能源汽车也是本次车展的一大亮点,新能源汽车品牌曾在几年前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其动机究竟是追逐资本利益,还是改变居民出行方式,相信行业内人士心知肚明,关于这部分的讨论在日后将会具体阐述。上面这个不完全的品牌榜中如今已有不少品牌“少年夭折”甚至“胎死腹中”,一个强大的产业,其关键在于核心技术而不是品牌个数。这次车展,新能源产品亮相聚焦于两个重点:1. 国产概念品牌和传统厂商的新能源产品系列。比如东风岚图系列、北汽ARCFOX、长城欧拉都成为参观人群的聚集展台,展品大多是三电模型、技术剖面模型、产品静态模型等,这些都在昭示着交通工具的发展趋势,以及传统车企致力于产业转型的决心。2. 国际品牌以及合资车型的新能源产品。晚于奔驰EQC问世的BMW iX3车型无疑是宝马汽车电动化进程的重要一步,之前的i3、i8的意义更多是新能源理念的彰显,并未形成销量规模,插电版X1、插电版5系(G38)的推出则更像是被国内牌照发放和交通管制政策压迫下的权宜之计,而如今的iX3车型可以说是BMW“正儿八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的电动化汽车产品。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领跑者的日本品牌也推出了众多实力产品,这些产品背后其实承载了更为关键的市场预判和产品进化理念,这些内容“天大汽车”将在日后以专题形式细细道来。 

最后要说的“特殊”是“热点特殊”,今年的车展自主品牌的热度初见欲与国际品牌产品分庭抗礼的端倪。特别是扛起共和国汽车大旗的“红旗”品牌,无疑成了中外媒体的焦点。产品的高端化、软实力精品化是自主品牌接下来要打造的形象,通过长城、东风、领克等品牌的宣传主旨我们可以看出更多年轻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受到企业关注并被不断满足,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也是工业和市场发展成长的必经之路,标志着我国汽车社会逐渐步入成熟。与之对应,国际品牌的焦点集中于BMW品牌的全新M3/M4车型,饱受争议的前脸造型终于在北京与国内汽车爱好者见面;奔驰S仅仅亮相一天就悄悄的“溜之大吉”了,它还能不能重新定义D级车的豪华,这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阿斯顿·马丁也终于追随兰博基尼、玛莎拉蒂抬高了底盘,亮相了DBX这款运动SUV;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的玛莎拉蒂携带全新中置跑车MC20要为自己的巅峰性能立上一面Flag;极星品牌剑走偏锋地将环境友好和极简主义设计融为一体,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官展示...... 
这次车展,从观众规模和企业规模看可谓是“冷清”,市场的短暂收缩是不是铺垫今后的重拳出击?从车企对未来战略的判断来看,数字化趋势是历史车轮前行的必然,传统车企通过自我革命将数字化理念导入、贯彻,在基于品牌内涵的前提下,以智能数字产品的形式呈现给市场。这其中也有“真数字化”和“伪数字化”的区别,抛开表面的现象,细细思考,在市场纷繁复杂的如今,有谁熙熙攘攘,有谁云淡风轻,这种略显“冷清”的氛围下也给我们当局者一个冷静下来的时间,轻轻行囊,为了汽车的下一个“百年”更好的出发。 图文编辑:刘佳骏 报道:崔 滨 |